“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人民日报》、《江西日报》、人民网江西频道等权威媒体的微博、微信平台先后发布了我校校长王乔推荐的好书:《幸福之路》、《成长——发现最好的自己》和《历史的教训》。这三本图书也在信息管理学院师生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开展了系统主题活动。
学生党员的悦读:理论学习
学院每周都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党员们交流的读书心得就是围绕王乔校长推荐的三本书籍而展开。有学生谈到,“让你的兴趣尽量扩大。让你对人物的反应尽量倾向于友善,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这是《幸福之路》给我的启迪;“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为之不断努力与奋斗,你将会离你想要的成功越来越近”,这是我读《成长——发现最好的自己》的感悟;“用事实说话”的方式看待人类历史的观点,“我们两倍、三倍的提升运动的速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懈怠,即使我们的双腿每小时能够移动200英里,但我们始终是穿着裤子的猴子”,《历史的教训》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心灵智慧的启程:授书仪式
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2012级学生开始,学院在每年新生的开学典礼上,为每一个新生准备一份特殊的入学礼物,那就是为每个新生发一本新书,学院将浸润着智慧、承载着期盼与祝愿的书籍交到学生的手中,让每一位新生从中感受到学院对他们的期盼、体会读书的重要性、感受到读书的神圣与庄重。通过这种授书仪式,让新生们将读书习惯传承,加入“好读书、读好书”的行列中来。书籍涵盖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名人传记、诗歌散文、各类名著等,学生人手一本,每月一换,组成了信息管理学院的流动书站,而王乔校长推荐的《幸福之路》、《成长——发现最好的自己》和《历史的教训》三本书也在学生中流转。
优秀习惯的传承:馨苑书享
学院鼓励学生勤做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和体悟,认真记录下他们在阅读时的所感所悟。同时,为了纪录下每一位学生的心路成长、纪录大家在阅读上的收获,学院定期收集所有学生的读书心得,筛选出其中优秀的篇章,将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装订成书,编制学生读书心得期刊《馨苑书享》,并分发给各个寝室供大家学习交流,迄今,《馨苑书享》以刊发了第六期。
思想火花的碰撞:微信乐享
现如今,微博、微信等正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随时随地刷刷微博、逛逛朋友圈、聊聊微信......大家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更多了。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学院建立了“江财信息管理学院分团委”微信公众平台,创立“读书微分享”栏目,定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让同学们随时进行“微”阅读,提高了读书的效率。
清晨朝阳的启迪:晨会分享
长期以来,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风景靓丽的早操晨会。在早操晨会,学院搭建了“三分钟读书分享”的平台。在这三分钟里,每天都有同学走上台阶,和同学们分享读书心得。近段时间的早操晨会就围绕《幸福之路》、《成长——发现最好的自己》和《历史的教训》三本书开展读书心得分享,在这里,学生们迎着清晨的朝阳启迪智慧,让读书变得更有意义。
经典分享的舞台:学生讲坛
学院不仅提倡学生读书,还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开设学生的“百家讲坛”——“读书讲坛”,让学生可以走上讲坛锻炼自己的口才,并且通过这个舞台分享出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通过这个舞台,同学们主动“晒”阅读学习能力、“晒”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活跃了校园文化。目前,学院已成功举办了近10场学生讲坛,在学生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学院学生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并受到了江西卫视等相关媒体的重点关注和报道。
曾经有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信息管理学院通过搭建“六维一体”的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倡导深度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整个读书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培养大学生们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变阅读为悦读,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学习责任和一种生活态度。(文/信息管理学院 陶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