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

以诗抒写人生

2015-12-31 00:00:00
 

在今天这个会议上,我想谈谈我参加烛光诗社的感受。2010年是我多灾多难的一年。2月份,我老伴去世;6月份,我突患中风,留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在前,省人民医院诊断我有癌症,还动了手术。真是祸不单行。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打击,心情相当不好。今后人生的道路怎样走都成了问题。思想上有很大的压力。后来我听说学校成立了诗社,称“烛光诗社”。对!我的道路需要烛光的照耀。需要诗的指引和填补。于是我积极要求参加。心想:我虽然不太懂写诗,学还不可以吗?用诗来探讨人生,总结人生,寄托人生。这年的12月份,我参加了诗社。我入社后的第一首诗是:“有幸加入烛光诗社”,我写道,“有幸加入烛光社,行动不便诗相会。赋诗吟诗共切磋,晚年生活添风味。”希望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所改变,能够丰富多彩一些。于是我努力地学诗、写诗。

冬天到了,我写道:“冬天到,穿棉袄,少出门,乐自找,写字画画看书报,关心时局勤用脑。”新年到了,我写道:“二○一二年开始,八十老翁寻趣事,琢磨构思自吟诗。”“七·一”党的生日,我1956年入党,到2016年,入党整整六十年,我写了:“入党誓言牢记住,党员本色不含糊。风清气正民拥戴,复兴大业展鸿图。”要求自己牢记入党誓言。2012年国庆78级同学毕业三十同志返校聚会时,我写了“人生经历难雷同,酸苦甘甜不轻松;勤正廉政经考验,事业再创立新功。”我在大会作了发言,并朗诵了这首诗。祝贺他们,鼓励他们。

我校最有名望的“三老”,三位九十高龄以上的老人,是凌熙华教授(1919年生,今年97岁)、成圣树教授(1920年生,今年96岁)、裘宗舜教授(1921年生,今年95)。他们是全校师生的楷模,永远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我写了歌颂“江财‘三老’的诗。我写道:“德高望重名远扬,吟诗著书身健朗。阳光一生夕阳晚,桃李代代竞芬芳。”凌教授和我合著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书名为《诗·管理》的诗集,2008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用诗来论管理,凌老师把它译成英文,全书15万字。我的开篇是:管理智慧源于道德高尚,写道:“管理讲智慧,并非人人会;道德高尚者,才能有领会。”我和成圣树教授合著《晚清、民国时期的钞票与银行》一书。201112月由上海电子出版公司出版,收集了晚清民国时期近百钟钞票,论述了这个时期钞票发行与银行的历史。我在2005年,经济管理社出版一本《管理的求实思维(金祖钧文集》。20132月,由内蒙出版社出版一本《金祖钧诗集》,分关心时局篇、生生感悟篇、赞美生活篇、思念亲友篇,共24万字。后来又编印了《时政感咏篇》诗集,献给校庆九十周年。两本诗集的出版得到了诗社三位领导,也是三位中文教授的支持,对我写的诗作修改和润色,我很感谢他们。诗社编印的《诗活页》共出了37期,我写了47首诗,每期平均1.27首。

我常常想,我们要学习古体诗,传承古体诗。它有很深很浓的魅力,阅读、朗诵是很高尚的艺术享受。但是,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关心的是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我写了一首《英明决策》“一带一路亚投行,英名决策美名扬;互连互通欧亚非,合作共赢同富强”。还写了一首《继往开来》“历史进程本无情,功过是非自分明,执政经历当回首,继承优秀论古今。”是我学习时事心得,我觉得,诗的形式是古体的,内容是现代的。而形式也会跟首内容的演进而有所改变。不知道这种认识对不对?我求教于各位老师、诗友。

退休以后,我深深感到健康的可贵与重要。健康是人生的最大的财富,人们从生理上关注健康,早已形成共识,但是现在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仅停留在生理学的层面,仅仅是身体健康人们更要求在精神、品质、心理等各方面均要有良好的状态,均要健康完善。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心理健康,它是指有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乐观的心态。使自己在心理各方面保持平衡,稳定,这也是健康很重要的标志。古人说:“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我们要认识到,身与心的辩证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够把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免疫能力,促进人们健康长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己心理、品性的修养与健康。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源流长,它具有极佳的调节功能。通过传统文化的陶冶,使人心胸开阔、淡泊名利,神闲气定,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诗词是使人长寿的法宝。读诗、写诗,能够修养心灵,调节精神,消除不良情绪,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人的情感是需要宣泄的,不然要淤积成疾。诗词能做到自我激励、自我放松、自我超越。是一种极佳的心理调养,可以把原始的情绪转化为高雅的艺术创作。这就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诗的佳句吟成能使人有一种成就感、一种快乐感,一经发表、交流,使人有一种满足感。特别对人生、对生活有所感悟,能形成有哲理的诗句;对难忘的事情,能形成叙事的诗句。这样,就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自己的心理追求,使平凡、枯橾的生活增添乐趣。把现实与浪漫结合起来。跨出单调、无味的环境,能够做到自我美化、自我舒畅。有时间、有心情,就慢慢琢磨、精雕细刻;没有时间,没有准备就简单记录,简单叙述。经过反复思考、推敲、修改,求教于人,互相切磋,把写诗、吟诗、交流、互学,融合到自己的精神生活中。这样,老来的日子就会美好、丰富起来,有心理的健康,也就有生理的健康。

最近不是阴雨天很多吗?天不开朗,心情也难开朗,我写了题为“阴雨”的诗:“连日阴雨天沉沉,严冬未到已寒冷,老人多病行动难,自找乐趣解烦闷。”同志们,乐趣是要自己找的。

我感谢诗社、诗友对我的关怀、帮助,也感谢校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对诗社的关爱、支持。在今年六月份,诗社成立五周年的时候,我写了两首诗献给诗社和诗友们:

(一)

诗社成立五周年,耳背眼花行不便。

诗友团聚情绵绵,斗室度日心难闲。

晚年同园中国梦,诗海遨游寻乐趣。

吟诗唱曲乐无边,激励奋发永向前。

(二)

烛光诗社老人会,

寻章问句求更美。

老来乐趣需自找,

诗中养老可陶醉。

我还喜欢唱歌,唱唱老歌,回忆过去,激励自己,开阔胸怀,也有益健康!这里我录制十首歌,散会后可放给大家听听。我是一个86岁的中风老人,有讲错的地方,请大家原谅!谢谢大家!

(烛光诗社   金祖钧)